•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利好叠加助推涨停潮
  • 券商调高创业板股票质押率
  • 股债两市临大考
    关键点位看表现
  • 基金抢筹医疗器械概念股
  • 软着陆有望,复苏尚早
  • 中国结算
    回应“09怀化债事件”
  •  
    2014年7月4日   按日期查找
    4版:新闻·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新闻·市场
    利好叠加助推涨停潮
    券商调高创业板股票质押率
    股债两市临大考
    关键点位看表现
    基金抢筹医疗器械概念股
    软着陆有望,复苏尚早
    中国结算
    回应“09怀化债事件”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金抢筹医疗器械概念股
    2014-07-04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赵明超 ○编辑 张亦文

      

      医疗器械国产化带来的巨大市场机遇,正在吸引机构投资者的青睐。上证报记者最新获悉,最近多家公私募基金开始逐步加仓医疗器械相关概念股,从机构调研的情况看,十多家相关公司受到机构调研,其中部分公司年内就接待了十多批上百家机构。

      

      数十家机构密集调研

      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平台数据显示,最近几个月来,医疗器械相关概念股频频受到机构的青睐,众多公司出现在机构调研的名单上。

      近日,安泰科技申报的可降解支架产品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表明公司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获重大进展,也是我国在可降解支架方面的重大突破。该公司公告显示,今年以来,已经接待了9批机构的集中调研,不仅包括中金公司、国金证券、野村投资等多家顶级卖方机构,还包括一些私募基金及信托公司。

      达安基因投资者关系平台显示,年内已经接待了12批机构的联合调研,调研机构超过100家,不仅包括券商医药行业研究员及研究总监,还包括各大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从这些机构调研中提的问题看,主要集中与公司诊断技术平台如何搭建,以及可以应用的领域等,还很关心公司的治理情况以及股权激励计划进展情况。

      主营业务为肿瘤微创治疗设备和制氧系统及工程的和佳股份,最近一年机构调研的次数多达18次,其中今年以来就有7次。以6月初中金公司和大成基金的联合调研为例,中金公司包括研究部高级经理和执行总经理;大成基金则包括研究部首席研究员、股票投资部基金经理及基金经理三人。而在5月份的调研中,包括华夏、博时、易方达、天弘等七家基金公司,以及十多家证券公司。

      除了上述几家公司以外,主营业务为体外诊断试剂的利德曼和理邦仪器,主营婴儿保育设备的戴维医疗,主营采血管和试剂的阳普医疗,均受到多家机构的调研。

      

      医疗器械国产化市场空间大

      机构青睐医疗器械相关概念股,不仅包括国内医疗健康服务行业的巨大发展空间,更得益于医疗器械国产化带来的巨大市场空间。

      华南某基金公司业内人士表示,非常看好医疗器械的发展,一方面是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传到医疗服务上,另一方面是我国正在加速迈进老龄化社会,这必将导致医疗器械市场空间的快速扩大。

      “在医疗器械国产化政策推动下,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尽管目前部分公司的估值并不便宜,但是长期来看,当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上述基金公司人士说。

      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我国规模医疗器械收入近1900亿元,而2001年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仅为200亿元,年均复合增速接近21%,专家预计2015年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有望将超过3000 亿元。

      沪上一家私募基金表示,在新医改的大政策背景下,随着我国生物医学材料的发展,医疗器械的国产化必然加速,目前国内中高端医疗器械主要依靠进口,进口品牌占据国内中高端市场的七成以上,“毫无疑问,医疗器械国产化将给国内公司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