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助力中小企业降本增效
□颜 色
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下,通胀上行对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制造业投资的影响较大,这给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带来了较大挑战。因此,货币政策可将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作为着力点,进一步丰富中长期货币政策工具,以利于实现压降中小微企业长期融资成本,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在全球宽松的金融环境下,需求随着去年下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抑制率先复苏。制造业新订单、生产等景气度加速上升,呈现近11年来的最快增长速度。然而,在产能压力增大、全球各地疫情反复的背景下,原材料供应出现短缺,供应商平均交货时间明显增加。据HIS统计,全球制造商积压工作的增长率达到17年来的新高。
供给问题增加了生产投入价格的上涨压力,推动PPI快速上行。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下,通胀上行对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制造业投资的影响较大。目前全球投入价格与产出价格的PMI分化极其明显。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终端需求较为疲软,下游价格难以调整,易形成上游行业对下游行业利润挤压,使制造业企业利润分化,拖累制造业投资。这将对中下游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带来较大挑战。比较来看,虽然中国制造业供应商交货时间景气度较全球其他地区有着明显优势,但是全球性的供应问题对大宗商品等原材料价格的溢出效应依然存在。
8月17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第十次会议强调了促进共同富裕,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在这背后也体现了中央对就业问题的关注。而中小企业是保市场主体、保就业的主力军,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会议为此强调要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以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内容。
实现共同富裕重要的着力点之一就是降低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成本。央行已经通过各类结构性信贷工具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万亿级的贷款资金支持,力度不可谓不大。根据央行发布的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小微企业上半年新发贷款合同利率为5.18%,分别比上年同期和2019年同期低0.3个和1.06个百分点,但依然比企业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高出0.6个百分点。笔者认为这可能与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箱不够丰富,缺乏中长期货币政策工具有关。在LPR改革后,央行提高了MLF利率对市场利率的指导地位,LPR在MLF利率的基础上按照市场化方式加点形成。在MLF利率不降则LPR不降的情况下,单单依靠银行压降LPR加点部分的办法降低贷款利率,可能会造成金融风险的累积,对中小微企业融资不利。
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比以往更加注重“精准滴灌”和市场化。为此,可考虑设立直接影响长期利率和面向中小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和优化货币政策调控方式,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和货币创造长效机制。
一是丰富中长期限的货币政策工具,直接调节长期资金成本。目前作为调节中期利率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MLF的最长期限仅为1年期,但同时基于MLF利率加点形成的LPR除1年期外还有5年期,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精准、高效调控,可考虑进一步丰富中长期货币政策工具,例如增加5年期MLF等,并在各期限层面均形成对应期限货币政策工具的常规性调节。这不仅有利于实现对利率期限结构的高效精准调节,同时也有利于为商业银行提供更加稳定的长期资金,从而优化企业信贷期限结构并有效缓解其融资约束。
二是增加面向中小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调动中小银行积极性。建议适当扩大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覆盖范围,或创新针对中小银行的流动性投放工具,以平衡中小银行资金的价量关系。通过分层次的流动性投放,引导中小银行降低贷款利率水平,进而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上述举措将从四个方面支持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强化行业发展的协调性,防范金融风险。一是有助于更加有效降低实体经济的中长期信贷成本,进一步扩大内需,推动化解各类内外部风险。二是有助于充分发挥市场力量支持普惠金融发展,形成对中小微企业的风险合理定价,降低系统性风险的累积。三是有助于确立政策信号作用,优化预期管理,避免资产价格波动与资金跨境大进大出。四是有助于金融机构丰富资产配置规避风险,配合其他工具有力支持数字经济和绿色金融发展。
(作者系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